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國能源行業擘畫了新的宏偉藍圖。將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貫徹到保障海洋油氣增儲上產的各個環節,貫徹落實到勘探開發的實際作業中,是實現海域油氣跨越式發展的指南羅盤。
作為上海海洋石油局的海洋油氣勘探開發作業人員及技術服務人員,我們應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,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勝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,融會貫通,扎實發揮工程技術的關鍵支撐作用,以強化黨的建設與海上生產相融互促為導向,著眼政治責任、技術服務、“傳幫帶”工作、本質安全,立足海洋工程“大場面”,實現海域油氣“大突破”。
保障能源安全是我們在經濟領域為黨工作的具體表現,講政治必須貫穿推動海域油氣高質量發展的始終。要在保障能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上,充分發揮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力,擔當上游企業增儲上產主力軍、生力軍,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,為中國石化海上油田建設做好關鍵支撐。
要想做優技術服務,就必須敢啃海上勘探作業硬骨頭。我已連續出海39年,帶領技術團隊攻克了近60口高溫高壓井,摸索鉆研出了包括高溫高壓井鉆井操作法、高溫高壓井控等一套完整的高溫高壓作業流程,填補了行業空白。
我們在高溫高壓技術領域具備優勢,就要樹立好大位移鉆井品牌,助力形成業內參考的標準。這對我們是極大的考驗,更是鞭策,激勵著我們重點做好集團公司海上自營區塊工程支撐,帶領技術團隊、骨干能手攻克“卡脖子”難題,推進作業技術自立自強,助力建設海洋強國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要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。鍛打過硬的技術素養是實現作業突破的制勝法寶。
海上施工環境,變幻莫測。多年來,我們扎根一線,在實際作業中打磨技術,成功處理了井下下噴上漏等100余次復雜情況,并自行研制出測井電纜打撈工具、非常規套管打撈矛、平臺油砂回收系統等多種工具,得到業內的多方認可與肯定。
做好“傳幫帶”、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,尤為重要。經驗的積累,靠一代一代的傳承。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陳忠華勞模創新工作室,是集團公司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,也是公司全鉆井作業服務領域的多專業技能人才“孵化站”。多年來,我們對青年人才墩苗、壓擔,敢于“交老底”,以工作室為核心的公司技能人才隊伍持續向內部、外部輸出各類專利40余項,成果轉化超60項,累計創效2000余萬元。
鉆井作業是個苦活兒,費時費力,更需要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刻苦鉆研。我也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幫助企業搭建高質量的人才梯隊,為海域油氣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(陳忠華)
(作者系集團公司技能大師,任職于上海海洋石油局)